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2年11月18日 11:28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点击:[]

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

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1-2022学年,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胜利召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内涵建设不断增强,办学特色不断凸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呈现了新气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前身是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8410月。20093月,学校升本改建为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是甘肃省唯一一所省属民族师范院校。20135月,确定为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2016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占地890.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34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5.66万平方米,实验实训室3.2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约9.6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元;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总量为95.02万册,拥有电子图书140.07万(种)册,电子期刊总数58729册;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73个,校外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146个;校园网实现全覆盖。

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教学团队,9门省级一流课程,获省、厅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建有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研究中心,5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级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现有甘肃省藏文古籍文献编译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华大典藏文卷》编纂工作站、安多藏文化研究中心、河洮岷文化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中心、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等14个研究机构。202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单位。

学校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平均海拔3000米,年均气温1.7℃,无绝对无霜期,自然条件严酷。建校以来,学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立足高原,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先后为民族地区培养5万余名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效发挥了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基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平台、文化传承的窗口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阵地作用。2009年、2014年学校两次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被甘肃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命名为全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先进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第十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99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20年学校被评委第七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甘肃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自身办学基础和发展优势,确立“以阳光品质办阳光大学”的办学理念,秉承“和合大美、自强不息”的校训,发扬“缺氧不缺志气,艰苦不怕吃苦”的精神,弘扬“刻苦、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定位在服务面向上,立足甘肃,面向全省及周边服务区域;在办学科类上,以教师教育为主,兼顾本地区特殊应用人才的培养;在办学层次上,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兼顾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努力培养充分适应服务区域要求的“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紧紧贴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自身实际和差异优势,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求保证,完善培养体系,突出办学特色,拓展办学功能,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内特色鲜明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三)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格执行本科专业设置条件和程序,专业设置坚持四个原则。即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发展原则和优先原则做到了三个体现。一是体现适应性。大力发展民族师范教育和高原生态与民族区域经济相适应的学科专业,适度超前发展相关学科专业;二是体现特色性。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凸显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三是体现关联性。统筹学校资源和学科专业资源,增强学科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交叉互助,资源整合,实现建设效益最大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紧紧围绕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三个学科特色,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优势互补,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空间持续拓宽,逐渐形成了教师教育与应用技术型专业并存的专业群。专业建设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专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

目前已建成60个专业(方向),涵盖了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和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见表1)。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历史学、艺术设计学(民族工艺、唐卡方向)、体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九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今年本科招生57个专业(方向),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书法方向)专业(方向)停招舞蹈表演专业未招生。

1 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专业设置情况表

序号

院系名称

专业(方向)名称

设置年份

授予学位门类

招生状态

是否师范类专业

1

藏汉双语理科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藏汉双语)

2009

理学

在招

2

藏汉双语理科系

物理学(藏汉双语)

2010

理学

在招

3

藏语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藏语)

2009

文学

在招

4

藏语系

应用语言学(汉藏翻译)

2012

文学

在招

5

藏语系

应用语言学(英藏翻译)

2017

文学

在招

6

藏语系

戏剧影视文学(藏语)

2015

艺术学

在招

7

汉语系

汉语言文学

2009

文学

在招

8

汉语系

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

2014

文学

在招

9

汉语系

文化产业管理

2018

管理学

在招

10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化学

2009

理学

在招

11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学

2011

理学

在招

12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动物科学

2019

农学

在招

13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动植物检疫

2012

农学

在招

14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

2021

工学

在招

15

计算机科学系

网络工程

2016

工学

在招

16

计算机科学系

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

2017

工学

在招

17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

工学

在招

18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藏汉双语)

2011

工学

在招

19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移动互联开发)

2017

工学

在招

20

计算机科学系

物联网工程

2018

工学

在招

21

教育科学系

学前教育

2011

教育学

在招

22

教育科学系

学前教育(藏汉双语)

2011

教育学

在招

23

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

2012

教育学

在招

24

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育(科学与数学)

2012

教育学

在招

25

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育

(小学全科型教师)

2021

教育学

在招

26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法学

2017

法学

在招

27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法学(藏汉双语)

2017

法学

在招

28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社会工作

2013

法学

在招

29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财务管理

2013

管理学

在招

30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电子商务

2017

管理学

在招

31

历史文化系

历史学

2009

历史学

在招

32

历史文化系

历史学(藏汉双语)

2011

历史学

在招

33

历史文化系

地理科学

2011

理学

在招

34

历史文化系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2018

理学

在招

35

历史文化系

酒店管理

2015

管理学

在招

36

历史文化系

酒店管理(藏汉双语)

2016

管理学

在招

37

历史文化系

旅游管理

2020

管理学

在招

38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2010

法学

在招

39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2010

法学

在招

40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藏汉双语)

2010

法学

在招

41

美术系

美术学

2010

艺术学

在招

42

美术系

艺术设计学

(民族工艺、唐卡方向)

2013

艺术学

在招

43

美术系

视觉传达设计

2018

艺术学

在招

44

美术系

书法学

2020

艺术学

在招

45

美术系

美术学(书法方向)

2017

艺术学

已停招

46

数学系

金融数学

2016

经济学

在招

47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2009

理学

在招

48

体育系

体育教育

2009

教育学

在招

49

体育系

休闲体育

2022

教育学

在招

50

外语系

英语

2010

文学

在招

51

外语系

英语(旅游英语方向)

2015

文学

在招

52

外语系

俄语

2019

文学

在招

53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

物理学

2010

理学

在招

54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7

工学

在招

55

物理与水电工程系

水利水电工程

2014

工学

在招

56

音乐舞蹈系

音乐学

2011

艺术学

在招

57

音乐舞蹈系

舞蹈学

2014

艺术学

在招

58

音乐舞蹈系

音乐表演

2019

艺术学

在招

59

音乐舞蹈系

音乐学(音乐表演)

2011

艺术学

已停招

60

音乐舞蹈系

舞蹈表演

2022

艺术学

当年停招

根据学校“推进由教师教育为主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应用技术类专业、现代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方向建设,持续拓宽应用型专业发展空间,合理增加专业布点,先后建成了应用语言学、动植物检疫、网络工程、社会工作、财务管理等32个应用技术型专业(方向)。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发展平台的建设,吸引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学校办学,多种形式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北京东方智业公司等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云计算方向)和视觉传达设计3个专业(方向)。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产出和就业为导向,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类型与结构,建立本科专业自我评估制度,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专业增设、改造、重组、调整机制,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预警机制。同时,对标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整体质量,做优做强教师教育专业集群。根据主要生源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向,做实做强文旅产业、生态产业、社会服务业等应用型专业集群。根据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区域文化特色,做特做强文化艺体专业集群。

(四)在校学生及生源

截至2021930日,全日制在校学生共有12187人,其中本科学生11338人,占总学生人数的93.03%。学生由汉族、藏族、回族、裕固族、保安族、东乡族、哈尼族等2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68%

近年来,学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参加各地招生咨询会、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形式宣传发动,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学校招生从甘肃、西藏、四川、云南、青海、内蒙古、宁夏7个省份拓展到贵州、山西、广西、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湖北、福建、安徽、海南等23个省份。逐步增加了地方农村专项、革命老区专项、其他民族地区专项和小学教育(全科型教师)的招生计划,拓展了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生源质量进一步改善,录取分数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2021-2022学年,我校计划招生2920人,实际报到2828人,报到率为96.85%,再创历年新高,学校的录取情况延续往年良好的势头。

窗体顶端

(五)国(境)内外交流合作

学校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科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创建合作平台,加强对外合作办学与交流,不断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1.持续开展国(境)内外合作与交流

深化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本学年,学校加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成为理事单位;完成2021年国际项目平台建设和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申报工作及20名在职教师申请赴马来西亚相关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项目前期工作;邀请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来校做专题报告,使师生对我省对外开放格局有了全面认识和理解;推荐2名学生申报了“乌克兰等六国互换奖学金项目”;举办了第二期免费雅思课程培训班和首期免费基础俄语课程培训班;启动了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第四期项目班招生报名工作;完成了7名外籍教师的续聘工作。

2.积极推进合作办学

主动走出去与省内外高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络,积极开展实质性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省教育厅的衔接,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地校共建工作。学校完成了与天津市高校和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的合作衔接工作,与天津师范大学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就对口支援事项达成共识;加强与中央民族大学的合作交流工作,已达成签订协议的准备工作;完成《天津市重点高校对口支援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五年计划》、《中央民族大学对口支援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五年计划》项目规划。召开了学校与甘南州地校共建座谈会,就地校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和共建共享达成实质性举措;落实了甘南州基础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师资培养项目;召开了学校与临夏州地校对接座谈会,双方就人才培养、校地合作、学生就业等工作开展了深入交流;召开了学校与临夏县地校共建筹备会,就地校共建框架协议进行了沟通协商;先后与北京百思特捷讯科技有限公司、甘南旅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市融媒体中心等企事业合作建立了7个专业实习基地,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生培养方式,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拓宽了就业渠道。

3.组织开展学术交流

先后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平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嘉茂·周华研究员,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萃英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黎丽教授,北京体育大学黄亚玲教授,贵州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杨孝斌教授等知名专家教授到我校或通过视频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了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联席会,“诗骚与中华三大史诗”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促进了专家同行间的交流,加强了校际之间的联系。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学术影响,增强了友谊。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2021-2022学年,学校有专任教师540人,外聘教师142人,折合教师总数为580.3;专任教师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人,甘肃省“555”人才工程1人,甘肃省“园丁奖”15人,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2人,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2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187人,折算预科生、函授生等后学生总数为12189人。折算生师比为21.011,专业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学历、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者4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者3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1人、硕士学位者37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04%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183人,具有副高级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44%

(二)主讲教师及教授授课情况

学校对主讲教师的资质水平和教学行为均有严格要求。出台《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学规程》、《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师课堂教学规范》等制度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新引进教师转正定职时,进行教学水平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按期转正。

2021-2022学年,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门数为1917门,开设课程总门次数为4632门次。教授为本科生上课220门次,占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门次数的4.7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68.42%

(三)教学设施条件

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教学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不断强化办学支撑条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67亿元,校园占地面积890.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近30.3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5.6万平方米,生均12.97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29万平方米,生均实验实训室面积为2.73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7亿元,生均12180.45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61.65万元,增长率为9.27%。现已建成实验实训室173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培育基地2个,多媒体教室150多间。稳步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建设,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教学、办公、学生公寓和生活等区域,网络信息化平台广泛服务于教研和管理工作。

(四)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资源不断丰富,馆藏各类纸质图书总量为95.02万册,生均78.58册,当年新进各类纸质图书4.77万册,生均年进书量3.91册;拥有纸质期刊1084种,电子图书140.07万(种)册,电子期刊总数58729册,学位论文424.35万册。

)教学经费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及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等逐年增加,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逐步增长,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021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263.05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708.6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投入2764.44万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92.82万元,生均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60.06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96.22万元,生均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62.88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学校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导向,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条件和标准,坚持优化专业结构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并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措施,不断夯实基础、改善条件。拓宽专业发展空间,积极申报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类专业(方向),持续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1-2022学年,休闲体育(专业代码040207T)和舞蹈表演(专业代码130204)两个本科专业获批新增本科专业,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音乐学(音乐表演)方向同时停止招生;为加快我校高水平本科专业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条件和标准,积极推进2020年度获批的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体育、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建设;推荐化学、物理学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为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点;推荐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艺术设计学等6个专业为2021年度甘肃省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6月,经省学位委员会组织专家进校实地考察与评审,省学位委员会审核,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文化产业管理、物联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舞蹈表演和休闲体育等6个专业顺利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与北京东方智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商修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开发方向)、网络工程(云计算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三个校企合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实施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重视课程建设,通过申报一流本科课程、引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加强示范课程建设等措施,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丰富课程资源,顺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持续推进课程建设。

全学年,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门数为1917门,开设课程总门次数为4632门次,总学分5052.7学分,其中选修课631.3学分,选修课学分占开设课程总学分比例12.49%;实践课程1736学分,实践课程学分占开设课程总学分的34.36%

2021-2022学年,积极推进学校一流课程建设,《大学汉语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畜牧学概论》、《现代礼仪》、《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甘南风情创作》等6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示范课程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示范课程建设,已立项建设的《现代礼仪》等3门校级示范课程为建设验收优秀项目,《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等8门校级示范课程为建设验收合格项目,继续评审立项建设《社会研究方法》等10门校级示范课程;引进100余门尔雅通识网络课程,选课达5000余人次,充分利用了网络优秀教学资源,有效缓解了我校师资紧缺现状。经过不断努力,我校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持续提升课程质量。

(三)教材管理

2021-2022学年,持续加强教材使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高等教育教材使用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马工程”教材选用范围,做到了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100%;开展了教材教辅排查“回头看”工作,全面排查了学校“两类教材”使用情况,确保了外语类专业选用教材都符合国家规定,从源头上杜绝不良内容的出现;开展了法学教材摸底排查工作,全校法学专业均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无自编教材,所有教材有鲜明的政治性、正确的思想性和良好的学术性。

)教学改革

2021-2022学年,学校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要求,以落实“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深化内涵建设为抓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紧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运行机制,落实教学工作举措,推进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狠抓质量工程,培育高质量教学成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水平,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应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1.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意见》,在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启动本科各专业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工作。讨论修订了《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学规程》、《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师课堂教学规范》、《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研室管理办法》、《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细则》等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教学运行和加强教学督导、质量监控提供了制度保障。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加强对课堂教学及其延伸环节的评价,量化各环节考核标准,重点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教风学风转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提倡非标准答案题型,增加能力考核所占比重,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继续加强学校、院系二级巡考力度,做好考前动员、考后总结,使学校的考风考纪有进一步的提高。

2.不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出台《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大力推进专业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持续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推动了思政课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构建了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更新优化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四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课程内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通过9次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提升了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确保了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推进甘南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督导工作。

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1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活动活动,凝聚了各民族师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合力,推动学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力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氛围;校系两级团学组织充分利用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重大节庆日和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持续深入开展校园主题文化活动。

3.持续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持续不断培育教学成果、加强示范课程建设、开展教师教学竞赛等措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与需求。

2021-2022学年,《“金专”、“金课”背景下的教学综合改革》等52019年度国家民委教改项目完成结项,《民族师范院校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中小幼一体化建设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132021年度国家民委教改项目获准立项;《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示范课程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2个项目获2021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甘南藏族民歌融入合作地区中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等5个项目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等21个校级教学成果项目结项;确定《民族师范院校小学全科教师“1-2-3-4”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15个项目为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其中5项为重点项目,10项为一般项目;立项建设《音乐表演》等6个校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项目,《社会研究方法》等10门校级示范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名教师获评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教师获评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15名教师获评校级“教学优秀奖”。

成功举办了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第八届“精彩一课”教学竞赛、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及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推荐3名教师(团队)参加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织实施了“高校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多层次、全方面的评审、竞赛、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及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

4.“双创”工作成效显著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统筹规划,持续通过组织、参与、培育等方式多点推进、持续作为,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努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申报各级各类项目,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争取经费借力发展。教师、学生通过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与提升。“石榴花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获批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地方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适切性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等3个项目获批2022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完成了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和立项工作,有35个项目结项,有40个项目立项;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项目路演及选拔赛并组织师生参加了甘肃赛区比赛,我校获得金奖1项,铜奖1项,展现了我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成绩,彰显了我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组织了第二届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校级选拔赛,《玉壶写冰心朱笔写诗魂》等18个项目进入省级复赛,校级选拔赛参赛项目数量、质量与往届相比都有较大提升。在省级复赛中,我校有1个项目进入决赛;举办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

(四)实践教学

学校重视实践育人,广泛开展了各类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学校建成各类实验实训室173个,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7亿元,生均12180.45元。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有146个,其中师范类实习基地104个,非师范类实习基地42个。学校本学年为本科生开设实践课程1736学分,实践课程学分占开设课程总学分的34.36%

1.组织完成实习实践教学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不断完善实习模式,改进实习运行机制,保障实习效果,大力拓展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带动就业,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组织完成了2021-2022学年学生实习工作,1031名学生在省内实习,207名学生在北京、广州、福建、深圳、苏州等省外经济发达地区实习,379名学生参加甘肃省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援教顶岗临夏州工作,学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实习基地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协调处理实习生在工作、生活和食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达5000余名。完成了优秀实习生和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2022年共有31名校内外教师获“优秀实习指导教师”,209名学生获“优秀实习生”;完成了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管理和总结评选工作,共有6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241名学生的论文获“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2.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积极开展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工作

学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使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应用等方面的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取得了新成效。完成2020年度语言文字测试站年审工作,获得“优秀”等级;组织了第24届推普周宣传活动,活动情况在《甘肃语言文字工作》微信公众平台登载;组织师生参加了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我校包揽了大学生软笔组二等奖和三等奖,优秀奖甘肃8人,我校5人,有2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配合省语委组织完成了2021年度普通话水平抽测工作,赴玛曲县开展了“童语同音”计划帮扶活动,举办了第二期书写规范汉字技能大赛。语言文字推广工作

为适应行业职业标准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师范特色,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科学、规范、系统地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着力推进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组织、安排了2020级、2021级、2022级师范类专业书写规范汉字技能训练工作;组织2020级师范类专业书写规范汉字技能考核,有1500余人参加;完成了普通话与口语表达技能讲座8场,约2000人参加了培训;举办了第十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实践与交流平台,加强了基本素质培养,强化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提升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水平,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3.积极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类竞赛

院系两级团学组织以“一院系一特色、一院系一品牌”工程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情系民院,携手抗疫”主题征文活动,“无疫校园、放飞心灵”器乐技能大赛,携手共建“无疫校园”剪纸及手抄报设计大赛,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务知识竞赛,“和谐杯”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宣传志愿活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学习文明礼仪,规范日常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赓续时代力量,传承优秀文化”非遗文化日等一系列高品质校园特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展示了我校各民族学生青春阳光、昂扬向上、积极健康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实现了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

各院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甘肃赛区选拔赛(水利类)中,我校学生获得佳绩;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国赛部分)中,我校有1个工作坊(全国43个、甘肃省1个)、1件学生艺术作品(全国90件)及1篇高校优秀美育案例(全国96篇、甘肃省3篇)参加了展演活动。1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同学荣获“甘肃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物理与水电工程系团总支荣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委”,思政182班团支部荣获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优秀团干部”,1名团员荣获甘肃省“优秀团员”。

四、专业培养能力

学校牢牢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立足于本校办学实际、办学特色,主动对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转型发展需求,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以“民族师范教育、中华民族文化、高原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为主体的专业集群,涵盖教育学、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和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及13年本科教育办学建设,学校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合格人才,其中在民族教育基层一线工作者达90%以上。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200余项,每年有近百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连续三次夺得“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甘肃赛区”冠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中获高教主赛道金奖,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系展演活动中《甘南手作----艺术工作坊》荣获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等奖项。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定位是立足甘肃,面向全省及周边服务区域,努力培养充分适应服务区域要求的“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预期与追求,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师范专业以“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为依据,以培养合格的学前、小学或初中教师为根本目标,同时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行政管理及其他教育行业工作;非师范专业以培养符合行业、职业准入标准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突出职业实践能力,同时能胜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相关领域工作。各专业通过深入挖掘专业特色,积极与行(企)业交流沟通,注重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符合度,不定期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和达成情况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二)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其编制、修订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通过聚焦本科教学顶层设计,适应服务区域对人才的新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设“通识+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特色”的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建立转型发展专业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示范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表见表2。具体在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突出三个原则:落实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职业训练中以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并举,统筹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立德树人,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主义建设精英;对标国家标准。严格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等文件,以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引领,推动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强化教师教学责任和课程目标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各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师范类专业对标国家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标准,其他专业对标专业国家标准或专业类认证标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紧跟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步伐,准确把握、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培养“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各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表

序号

校内专业名称

学时

总数

必修课学时数

选修课学时数

劳动教育学时数

理论教学学时数

实验教学学时数

总学

分数

公共必修课学分数

公共选修课学分数

专业必修课学分数

专业选修课学分数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

理论教学学分数

实验教学学分数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数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数

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

1

小学教育(小学全科型教师)

2356

2164

192

15

1528

828

161

48

9

98

6

10

99.25

51.75

0

2

1

2

财务管理

2036

2004

32

32

1402

634

154

46

10

96

2

17

87

50

0

2

4

3

汉语言文学

2260

2100

160

32

1612

584

164

44

8

69

6

17

145

0

2

2

1

4

应用语言学

(藏汉双语)

2276

2100

176

32

1652

600

151

45

10

62

11

16

133

0

2

2

1

5

文化产业管理

2100

1932

168

32

1512

572

155

43

10

92

10

21

132

0

2

2

1

6

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

2196

2132

64

32

2004

192

159

50

6

99

4

21

129

5

4

2

0

7

俄语

2084

1892

192

2

1190

894

155

34

10

82

12

25

74

56

0

2

1

8

旅游管理

2036

1908

128

32

1450

586

150

48

8

91

3

13

106

29

2

2

1

9

英语(旅游

英语方向)

2052

1892

160

32

1144

908

155

35

8

76

4

25

73

57

0

2

2

10

水利水电工程

2212

2180

32

32

2132

80

164

48

8

106

2

24

133.5

2.5

4

0

0

11

思想政治教育

1988

1444

544

2

1570

354

148

56

10

78

4

16

105

25

2

2

2

12

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2020

1508

512

2

1602

354

150

56

10

80

4

16

107

25

2

2

2

13

思想政治教育

(藏汉双语)

2132

1940

192

2

1698

402

157

56

10

89

2

16

112

27

2

2

2

14

电子商务

2052

2020

32

32

1290

762

152

48

8

94

2

16

79

57

0

2

4

15

网络工程

2650

2074

576

32

1898

752

154

44

10

54

8

15

92

47

0

2

6

16

网络工程

(云计算方向)

2672

2128

544

32

1808

864

160

44

10

62

0

15

91

54

0

2

6

1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开发)

2880

2176

704

32

1872

1008

157

44

10

68

0

15

79

63

0

2

6

18

物联网工程

2320

2064

256

32

1552

768

155

44

10

62

6

15

92

48

0

2

6

19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

2864

2560

304

32

2176

688

163

42

10

92

6

15

105

43

0

2

6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藏汉双语)

2544

2240

304

32

1840

704

171

42

10

69

6

15

112

44

0

2

6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260

2116

144

32

1850

410

165

44

8

71

5

17

113.5

32.5

2

2

2

22

金融数学

2084

1988

96

32

1722

362

155

48

8

66

4

16

105.5

31.5

2

2

2

23

舞蹈学

2420

2340

80

32

890

1530

160.5

66

11

82.5

1

24

75

60.5

1

2

1

24

舞蹈表演

2324

2244

80

32

762

1562

154.5

60

10

81.5

3

24

52.5

77

1

2

1

25

音乐表演

2200

1944

256

10

996

976

156

48

8

71

13

10

78

68

0

2

2

26

音乐学

2308

2180

128

10

1162

1136

165

68

13

80

4

8

80

77

0

2

2

27

英语

2228

2100

128

32

1316

912

163

32

8

82

4

24

82

57

0

2

2

28

地理科学

2244

2020

224

32

1626

618

165

44

8

67

8

22

102

39

2

2

3

29

酒店管理

(藏汉双语)

2052

1908

144

32

1266

610

150

40

10

61

6

11

116

23

0

2

6

30

酒店管理

2004

1860

144

32

1386

600

147

46

10

69

6

11

113

23

0

2

6

31

美术学

2380

2252

128

1

1256

1124

165

68

13

82

2

10

77

78

0

2

4

32

艺术设计学(民族工艺、唐卡方向)

2014

1768

246

32

790

1224

150.5

46

10

63.5

13

18

48

84.5

0

2

2

33

视觉传达设计

2112

1842

270

32

788

1324

154

46

10

67.5

14.5

16

47

91

0

2

2

34

书法学

2228

2036

192

1

1162

1066

163

44

8

74

8

17

81.4

64.6

0

2

1

35

化学

2418

2290

128

32

1762

350

160

57

7

78

6

16

131

11

2

1

1

36

生物科学

2420

2292

128

32

1746

642

164.5

57

7

94.5

6

20

129

13.5

2

1

1

37

动物科学

2196

2172

24

32

1562

634

151.75

48

8

94.25

1.5

18

119.5

12.25

2

2

1

38

生物技术

2241

2025

216

2

1677

564

161

42

12

63

12

17

129

13

2

2

2

39

动植物检疫

2196

2140

56

32

1522

674

150.5

46

10

93

1.5

20

102

26.5

2

2

6

40

数学与应用数学(藏汉双语)

2372

2244

128

32

1890

482

172

44

8

85

6

21

119

30

2

2

0

41

物理学

(藏汉双语)

2372

2244

128

32

1658

714

172

44

8

85

6

21

104

45

2

2

0

42

历史学

2180

2052

128

32

1762

0

163

43

6

66

8

20

143

0

0

2

3

43

历史学

(藏汉双语)

2308

2180

128

32

1860

0

171

43

6

74

8

20

151

0

0

2

3

44

人文地理与

城乡规划

2100

1940

160

32

1536

314

155

48

8

63

8

20

115

20

0

2

3

45

社会工作

2020

1891

129

32

1458

538

153

46

10

96

1

17

91

45

0

2

4

46

学前教育

2460

2235

225

15

1504.5

955.5

164

48

9

101

6

10

100.3

53.7

0

2

1

47

学前教育

(藏汉双语)

2565

2340

225

15

1612.5

952.5

171

40

9

116

6

10

107.5

53.5

0

2

1

48

小学教育

(中文与社会)

2616

2452

164

15

1656

864

172

48

9

110

5

10

103.8

58.2

0

2

1

49

小学教育

(科学与数学)

2568

2408

160

15

1630

906

167.5

48

9

104.5

6

10

100.9

56.6

0

2

1

50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2768

2576

192

18

2166

602

173

42

10

113

8

18

135

18

2

4

12

51

应用语言学

(汉藏翻译)

2496

2266

230

18

1866

630

156

40

10

94

12

16

117

21

2

4

10

52

应用语言学

(英藏翻译)

2496

2216

280

18

1430

1066

156

28

10

106

12

20

89

45

2

4

15

53

戏剧影视文学

(藏语)

2496

2120

376

18

1514

982

156

40

10

94

12

16

95

43

2

4

10

54

法学

2052

1988

64

32

1554

498

155

46

10

95

4

17

97

41

0

2

4

55

法学

(藏汉双语)

2116

2052

64

32

1594

522

159

46

10

99

4

17

97

45

0

2

4

56

体育教育

2180

1684

496

32

1316

832

164

66

11

56

31

21

89

54

0

2

1

57

休闲体育

1892

1380

512

32

1284

576

147

50

8

57

32

21

88

38

0

2

0

58

物理学

2420

2084

336

32

1780

232

166.2

71

8

66.2

21

20

136.95

7.25

2

2

3

59

音乐学

(音乐表演)

2292

2046

246

0

1116

1176

172.5

43.5

15

108

6

20

80

72.5

0

2

0

60

美术学

(书法方向)

2502

1764

738

1

1299

1203

178

75

18

56

29

22

78

78

0

2

2


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随着专业建设的不断拓展和学生数量的增加,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开招聘、人事代理、外聘等方式进一步补充教师数量,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补充紧缺专业、新办专业师资,基本满足了教学需求。各专业(不分方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见表3。学校强调以生为本理念,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相关专业的教授积极为本科生授课,教授为本科生上课220门次,占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门次数的4.7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68.42%

3 各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表

序号

院系

专业

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数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数

学生数

教师数

生师比

1

藏汉双语

理科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藏汉双语)

2

6

159

8

19.88

2

物理学(藏汉双语)

2

3

158

5

31.60

3

藏语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

14

20

368

25

14.72

4

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

4

7

321

7

45.86

5

戏剧影视文学

6

7

163

8

20.38

6

汉语系

汉语言文学

12

19

519

28

18.54

7

应用语言学(藏汉双语)

5

7

196

9

21.78

8

文化产业管理

4

2

227

6

37.83

9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化学

8

10

168

16

10.50

10

生物科学

5

8

248

9

27.56

11

动物科学

3

4

88

6

14.67

12

动植物检疫

4

6

178

7

25.43

13

生物技术

2

3

37

4

9.25

14

计算机

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9

513

14

35.87

15

物联网工程

3

3

154

6

25.67

16

网络工程

6

8

310

9

34.44

17

教育科学系

小学教育

12

19

809

27

31.12

18

学前教育

12

18

736

24

30.67

19

经济与社会发展系

财务管理

5

6

353

9

39.22

20

社会工作

0

6

192

6

32.00

21

法学

9

11

712

23

30.96

22

电子商务

4

7

302

9

33.56

23

历史文化系

历史学

4

16

363

20

18.15

24

地理科学

2

7

205

7

29.29

2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

5

188

6

31.33

26

旅游管理

1

5

68

5

13.60

27

酒店管理

3

7

332

9

36.89

28

马克思

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17

34

813

41

19.83

29

美术系

美术学

10

13

330

18

18.33

30

视觉传达设计

2

7

132

9

15.17

31

艺术设计学(民族工艺)

0

3

136

5

27.20

32

书法学

1

3

71

3

23.67

33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

10

13

366

19

19.26

34

金融数学

3

6

202

7

25.25

35

体育系

体育教育

10

25

439

32

13.72

36

外语系

英语

19

32

472

49

9.63

37

俄语

1

3

61

5

12.20

38

物理与电气工程系

物理学

8

12

149

15

9.93

3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6

153

7

21.86

40

水利水电工程

2

8

180

8

22.50

41

音乐舞蹈系

音乐表演

3

7

100

13

7.69

42

音乐学

5

10

188

13

14.46

43

舞蹈学

5

6

136

8

17.00

(四)教学资源与条件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等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校各本科专业按照学校总体要求和安排,充分共享学校教学资源条件,提高各类教学资源条件利用率,基本能够满足各专业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2021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3263.05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708.6元;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投入2764.44万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92.82万元,生均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60.06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96.22万元,生均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62.88元。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15.6万平方米,生均12.97平方米;实验实训室总面积3.29万平方米,生均实验实训室面积为2.73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47亿元,生均12180.45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61.65万元,增长率为9.27%。各专业实验实训室173个,多媒体教室150多间。

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保证了各专业实习教学的顺利开展。校外实习、实践、实训基地有146个,其中师范类实习基地104个,非师范类实习基地42个。

(五)不断加强学风建设与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与管理,本学年通过定期开展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巡考以及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检查,强化学风常态化管理;明确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纪律红线、政治底线和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营造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学风气,以优良教风引领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与综合性学业考核,形成教风学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建立大学生涯规划与学籍预警体系,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自主确立阶段性目标,以督促预警促进优良学风养成;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通过进入教师线上授课平台随机进行在线听课、查课,监督授课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听讲情况;严肃考风考纪,通过做好考前动员、考后总结,引导学生诚信考试,继续加强学校、院系二级巡考力度,对作弊学生严肃处理,以严肃的考纪端正学风,使学校的考风考纪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始终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教学工作重大问题,研讨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推进教学基本建设,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保证教学。通过落实常态化调研、联系教学单位制度,校领导及中层领导干部开展听、评课制度,结合学校值周检查,不定期深入课堂,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专题会议、通报反馈等方式进行整改工作。各部门相互配合,服务教学,持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不断构建、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形成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结合几年来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对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教、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在校生评价与毕业生评价相结合,教师个体教学质量评价与学校集体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的多维监控评价方式;形成了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为主体,涵盖课程设置方案、教学设施、课程思政、师德师风、“课堂教学延伸”及“两性一度”等方面的多维监控评价内容;形成了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年级、不同教学环节的多维监控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办法,构建了我校多维并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认可,《发挥网络优势,构建民族本科院校多维并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民族高校本科教学“形成性”内部评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成果获得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批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2项,并将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实践中。

(三)加大常规教学督查力度,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2021-2022 学年,学校成立第八届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聘任华青多杰等37名同志为学院第八届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在推进教学质量常态监控的同时,学校组织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学生教学监督委员和信息员组成督查小组,持续开展督查工作,对各院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执行情况、课堂教学、教学运行、教学制度的执行情况等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通过督查将发现、收集的问题、教学质量信息以简报、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函件、网页公告、电话通告等形式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督促整改,检查整改效果,形成闭环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教学运行中的问题,加强了教学秩序的全程监控和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了教学秩序的规范有效运行。

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进入教师线上授课平台随机进行在线听课、查课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了线上教学监控与督导,监督授课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听讲情况,加强线上教学管理,保障线上教学秩序和质量,尽最大可能保证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教学质量标准不降低。

(四)利用各种平台,加强整体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平台,本学年对开设的所有课程全覆盖进行常规教学评价,对新入职、拟晋升职称、转换系列及人事代理续聘任教师开展专项教学评价;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工作,对相关专业建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的监控与评价;通过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为学校党委行政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编制、撰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全面总结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2021-2022学年,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部级奖项158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部级奖项48项;发表学术论文 2篇,发表作品数 143 篇、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总数为564人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17.2%41名学生被评为甘肃省高校三好学生,122 名学生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539 名学生获“单项奖”荣誉称号;2022 届毕业生中有241篇毕业论文(设计)获得校级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及体质测试

2021-2022学年,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为1917门,开设课程总门次数为4632门次。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显示,优秀率(90分及以上)88.2%,良好率(89-75)11.2%,合格率(74-60)0.58%,不合格率(60分以下)0.02%,表明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参与体质测试人数为11042人,测试合格人数为10450人,达标率为94.63%,比去年有教明显提升。

(二)学生毕业与就业情况

2022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2022)总数为3103人,其中按时毕业3089人,毕业率为99.78%;授予学士学位3004人,学位授予率为96.8%188名学生被评选为“2022届优秀毕业生”。

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搭建就业平台,学生满意度逐年提高,在主要生源地形成了就业竞争力强、就业质量高的社会影响力。2022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全校上下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举行甘肃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暨民族地区院校专场招聘会,召开校地联手共促就业工作座谈会,组织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等工作,为毕业生搭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宽广平台,有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多渠道、更多选择、更高质量的就业。2022届应届本科生初次(截至831日)就业人数为606人,初次就业率为19.64%。随着毕业生离校时间的往后推移,年底就业率在此基础上稳步提升。

2022年我校有104名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占2022届本科生的3.35%。其中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的录取率为16.13%,物理与水电工程系的录取率为9.7%,数学系的录取率为6.15%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1.调查方法

社会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通过委托第三方(麦可思数据公司)进行调查,同时也通过开展“访企拓岗”活动、校企合作、举办招聘会等与用人单位交流了解的方式进行调查。

2.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0%,其中很满意的比例为43.40%,满意为56.60%;用人单位聘用我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格”(49.09%),其后依次是“专业对口”(36.36%)、“持有与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32.73%)、“有相关的实习经历”(30.91%)等;聘用过我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有98.15%表示未来愿意继续招聘我校毕业生,对毕业生“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及“信息技术/电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服务他人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对毕业生各项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均在九成以上(91.84%98.00%);招聘过我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素质中“积极的工作态度”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且对该素质的满意度(95.83%)也较高,对毕业生“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行业相关的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满意度也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0.79%

)学生转专业情况

本学年有208名学生转专业,其中转出人数最多的是酒店管理专业(36个),转入人数最多的是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30人)。

七、办学特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形成了三大办学特色:一是民族师范教育特色,建立适应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做强以民族基础教育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学科;二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做强中华民族文化学科,将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地区文献典藏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形成体现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专业和专业方向;三是高原生态保护与产业特色,围绕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服务区域的支柱产业为导向,做强高原生态与区域经济学科,形成一批与高原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专业,为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八、存在的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努力实现学校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克难期。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学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主要任务,必须积极融入新时代、形成新格局、展示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切实与国家和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这既是党和国家赋予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的时代使命,也是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是历代民院人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更是我们在新时代再上新台阶的战略选择。

作为一所建在民族地区的高校,全体教职工在自然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为民族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共同目标精诚团结、克己奉公、殚精竭虑,付出了许多心血和代价,但即使这样,仍与省委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急需破解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重点领域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压力依然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编制限制,导致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平衡新时代新要求对学科体系优化、专业方向凝练、课程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依然突出;人才留住难、引进难、培养难的瓶颈问题依然突出;科研机构的组织引导作用和科研团队的工作合力发挥不够;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创新。

虽然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发展的瓶颈,但我们理性分析学校面临的困难问题,仍然充满发展的信心。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要紧跟时代、守正创新,更要直面现状、勇毅前行。用足用好政策优势,积极借鉴省内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立足学校实际,坚持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学术科研平台,推进师范与非师范教育融合发展、整体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地位的关键指标上进入全省大学前列,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内特色鲜明的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下一条:关于调整2022年“五一”放假安排的天博真人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

关闭